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,為工業穩增長指明了方向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發揮宏觀經濟“壓艙石”作用,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方面聯合出臺《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》(以下簡稱《若干政策》),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,切實推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,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。
一是資金不足是工業穩增長最大挑戰之一,財稅金融政策為工業順暢運行提供“及時雨”。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血液,是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行的關鍵,但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,部分工業企業訂單減少、經營狀況不佳,面臨較大資金周轉壓力。對此,《若干政策》聚焦痛點,降低工業企業稅費負擔,強化金融政策供給,為工業企業注入資金活水,幫助企業渡過難關。
二是需求收縮影響市場信心,投資外貿政策為工業企業發展注入“強心劑”。當前,需求收縮成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主因之一,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企業市場萎縮、收入減少,投資能力和動力減弱。同時,隨著各國產能恢復,我國出口產業鏈將受到沖擊,外貿增長存在隱憂?!度舾烧摺窚蚀_把握國際國內新形勢,以新型基礎設施、節能技術改造、新能源、產業基礎再造等項目為牽引,以支持引進外資、海外倉建設和擴大對外運輸能力等為抓手,積極擴大有效投資,夯實穩外貿基礎,旨在培育長期有效需求,為工業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發展動力。
三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沖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,保供穩價政策為降低“雙鏈”風險提供“穩定器”。疫情、自然災害等因素使全球銅礦、鐵礦等主要原材料產能受損,部分國家資源民族主義抬頭,階段性供需錯配導致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,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帶來較大壓力。對此,《若干政策》為大宗商品價格降“虛火”,助力工業企業更好抵御產業鏈供應鏈風險。
四是要素供給受限直接影響重大項目落地,土地、能源和環境政策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。去年下半年能源要素保障不足,部分地區出現限電限產情況,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。一些地區土地、能耗等要素約束趨緊,部分新增項目審批流程長、建設成本高,影響重大項目落地見效。對此,《若干政策》從加快重大項目開工、加強資源要素保障等方面保存量項目穩健發展,促新增項目早落地、早見效,最大程度釋放項目帶動作用,保障工業經濟行穩致遠。
一是瞄準工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痛點,全面推動企業健康發展。中小企業對穩定經濟增長、帶動創業就業、促進技術創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,但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,特別是在疫情持續反復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沖擊下,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?!度舾烧摺肪劢怪行∑髽I這一最廣大市場主體,圍繞成本高、融資難的痛點,提出一系列減稅降費實招硬招,同時加大普惠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,多措并舉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。
二是多管齊下用好保供穩價政策工具,保產能穩增長促發展。針對前期部分地方執行能耗“雙控”政策出現“一刀切”以及部分銀行對高耗能行業盲目抽貸、斷貸的現象,《若干政策》提出進一步優化、細化、差別化能耗雙控政策,統籌考核“十四五”規劃期內的能耗強度目標,加大綠色信貸投放,合理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用能和資金需求。針對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、企業成本壓力增大的問題,《若干政策》提出強化大宗商品價格監管,提高國內礦產資源和再生資源保障能力,多措并舉保障大宗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供給,更好應對和防范價格風險。
三是圍繞打造工業新動能的目標,著重支持新興產業發展。我國光伏、風電產業快速發展,5G、北斗等以前沿科技突破為基礎的新興產業也逐漸孕育成熟,迸發出強勁的創新活力,是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和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?!度舾烧摺穱@新基建、節能降碳技術改造、產業鏈補鏈強鏈、產業集群培育等,強調支持一系列項目和創新專項等重點工程落地實施,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促進新基建的規?;l展和產業化應用,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、打造工業增長新動力提供了工作抓手和切實舉措。
一是助企紓困政策力度更大、范圍更廣?!度舾烧摺吩谘永m實施部分財稅、金融政策的同時,在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,強化金融政策供給,實現企業資金“節流”和“開源”。稅收政策上,《若干政策》釋放一系列重大減稅降費紅利,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,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,并擴大地方“六稅兩費”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,降低企業社保負擔。金融政策上,《若干政策》發揮銀行融資主渠道的作用,引導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,在普惠小微企業方面也提出了具體的金融政策工具,切實增加面向制造業、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??傮w而言,稅收優惠力度更大、政策實施范圍更廣、惠及主體更多,實實在在降低企業稅費成本,推動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,真金白銀緩解工業資金難題。
二是提振投資政策更加務實、有力有效?!度舾烧摺穱@5G、北斗、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,以及重點產業、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,接力布局、有力推進。引導項目投資,以需求為導向,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,并強化區域協同、全國布局,加快長三角、京津冀等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建設,提升新基建整體發展效能。同時,鼓勵中東部地區發展光伏、風電等清潔能源方向的產業鏈投資,引導各地統籌要素稟賦和產業基礎擴大有效投資。促進廣泛融資,發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,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,特別是在發展模式和商業模式處于探索期的新型基礎設施領域,創新投融資模式,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建設與應用發展,擴大投資來源。加快項目落地,創造良好投資條件,狠抓要素供應,給予用地用能支持,加快環評審批進度,提高投資便利化程度,保障項目盡早開工建設,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。吸引外資投資,多措并舉支持制造業引進外資,加大對制造業重大外資項目要素保障力度,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端制造領域和研發中心。綜合來看,《若干政策》牢牢抓住重大項目建設提振投資這個“牛鼻子”,著力促進資本下沉、要素下沉,更好發揮項目對穩投資、穩增長的帶動作用,發揮新基建對經濟的放大、疊加、倍增效應,為工業平穩運行提供強勁動力。
三是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對沖政策直擊痛點?!度舾烧摺方y籌考慮產業鏈供應鏈各類風險,系統布局,夯實產業發展基礎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。強鏈補鏈上,圍繞產業關鍵技術瓶頸短板,啟動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,培育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,加大“專精特新”培育力度,打造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的“生力軍”。保供穩價上,提出加強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,維護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秩序,強化大宗商品價格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。深挖國內原材料供應潛力,支持企業投資開發鐵礦、銅礦等具備資源條件的礦產開發項目??傮w而言,《若干政策》將加快補齊瓶頸短板,降低關鍵原材料對外依存度,增強產業鏈的根植性和競爭力,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,對沖和緩釋各類風險,穩定工業經濟增長。
四是結構調整政策兼顧穩增長與綠色發展?!度舾烧摺方y籌信貸支持、能耗考核等具體舉措,有效平衡穩增長與綠色發展目標。統籌綠色信貸投放,針對銀行盲目抽貸、斷貸行為,提出用足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2000億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政策,對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信貸投放進度。統籌考核能耗指標,強調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,優化考核頻次,落實重大項目能耗單列政策,避免因能耗指標考核限制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??傮w上,《若干政策》結合工業當前發展態勢,科學把握減碳節奏,加強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,合力保障產業正常用電用能,實現產能應保盡保。
政策之要,重在落實。要以推動《若干政策》落實為抓手做好工業穩增長工作,調動各類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,提振發展信心,形成強大合力,有力有效推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增效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內容來源:工信部網站 作者: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